《南安军》课外古诗词诵读PPT精品课件

《南安军》课外古诗词诵读PPT精品课件-第一PPT
《南安军》课外古诗词诵读PPT精品课件
此内容为免费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金币0
限时特惠
金币19.9
素材版本PowerPoint2007及以上版本(.pptx)
下载类型免费下载
文件大小1387 KB
显示比例宽屏16:9
附件类型.rar
免费资源
已售 74

图片[1]-《南安军》课外古诗词诵读PPT精品课件-第一PPT图片[2]-《南安军》课外古诗词诵读PPT精品课件-第一PPT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南安军》课外古诗词诵读PPT精品课件,共12页。

新课导入

文天祥数年坚持抗元斗争,终于无力回天,他不得不面对国破家亡的现实。被俘后,他自杀未成,只能随元军北行。梅岭依旧,身边却没有战友陪伴,只剩下元军的脚步,何等孤独!家乡近在眼前,成为囚徒而归故里,还不如不归!山河依旧,城郭沦丧,一切都无可挽回。他决心绝食,死在家乡,好让自己的灵魂得到宁静和安慰,诗人以高亢的诗篇,唱出了他的爱国之志,唱出了他的“一片丹心”。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考取状元。历任湖南提刑、知赣州。德佑元年(1275)元兵渡江,文天祥起兵勤王。临安危急,奉命至元营议和,因坚决抗争被扣留,后冒险脱逃,拥立益王赵罡,至福建募集将士,进兵江西,恢复州县多处。后兵败被俘至元大都,终以不屈被害。封信国公。作品有《文山先生全集》。

南安军

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事,梦中行采薇。

诗歌赏析

1.赏析“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首联略写行程中的地点和景色。作者至南安军,正跨越了梅岭(大庚岭)的南北两路。

此处写梅花不是实景,而是因梅岭而说到梅花,借以和“风雨”对照,显示出行程中心情的沉重。梅岭的梅花在风雨中摇曳,濡湿了押着兵败被擒、往大都受审的文天祥的兵丁的征衣。此时,一阵悲凉袭上了他的心头。 

2.赏析“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

颔联抒写这次行程悲苦、孤独、矛盾的心情。上句写行程的孤单,用问话的语气写出,显得分外沉痛。下句说这次北行经过故乡,但身为囚徒归故里,还不如不归!

两个“出”字和两个“归”字重复对照,更使得声情激荡:他忆起当年带着吉安、赣州子弟兵浩浩荡荡出岭,如今却身加镣铐,锒铛归来,还不如战死沙场,何必归来呢!    

3.赏析“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上句化用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而说“山河千古在”,意思是说,宋朝的山河是永远存在的,不会被元军永远占领,言外之意是宋朝还会复兴,山河有重现之日。下句说“城郭之非”只是暂时的,意思是说,宋朝人民还要继续反抗、斗争,广大的城池不会被元军永远占据。 

颈联承首联抒写悲愤,这两句对仗工整,对比中蕴含着极深厚的爱国情感。

4.赏析“饿死真吾事,梦中行采薇”。

尾联表明自己的态度:饿死殉国。

上句决心饿死殉国;下句引用典故(周武王伐纣灭商,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逃到首阳山,采薇而食,后来饿死)表明至死不降的决心。

诗人大义凛然,以死明志,付出了实际行动。表明态度之际,即开始绝食,意欲死在家乡。在绝食第五天时,即已行过家乡庐陵,没能死在家乡。又过了三天,在监护人的强迫下,只好开始进食,诗人共绝食八天。

理解主旨

这首诗抒写了自己至死不渝、以死明志、保持爱国的节操,表现出诗人誓死报国的决心,显示出崇高的民族正气。

… … …

关键词:南安军PPT课件免费下载,课外古诗词诵读PPT下载,.PPTX格式;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1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