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师说》PPT精品课件,共25页。
学习目标
掌握“传、师、从”等多义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积累“也、则、于、乎、所以”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正确认识文中有关“尊师”与“重道”的观点。
认识教师的作用,从师的意义,以及能者为师的道理。
作者档案
韩愈(768—824) ,字退之,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祖籍昌黎(今辽宁义县) ,世称“韩昌黎” ,曾官至吏部侍郎等职,又称“韩吏部” ,谥号“文” ,又称“韩文公” 。他不顾流俗非议,宣传从师之道,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巨大影响。著有《昌黎先生集》等。
其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是其所倡导的“古文”的集大成者,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苏轼评价他“文起八代之衰”。
主旨提炼
《师说》是一篇著名的论说“师道”的文章,是一篇针对性很强,有卓越见解的文章。作者借助此文送李蟠,批判“耻学于师”的上层“士大夫之族” ,大力宣传老师的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正确的途径、择师的标准等问题,重点在于批判当时士大夫阶层中的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本文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第一,整句散句结合。整齐的排偶句和灵活的散句交错运用,配合自然,错落有致。例如,第二段:“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与“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也,而耻学于师”,是排偶句。接下去,“是故圣益圣,愚亦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则是散句。而这一长的散句中,“圣益圣,愚亦愚”和“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又都是排偶句。
第二,一个意思,多种句式。第二段一连用了三个对比,结语都是批判士大夫不重师道的恶劣风气,但语气一句比一句加重。第一句“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反诘语气;第二句“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否定、责备语气;第三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讽刺语气。感情强烈。
写法借鉴
1.结构严谨,正反对比,说理透彻,思维严密
文章先从历史事实“古之学者必有师” 、老师能“传道受业解惑” 、学者定会遇到疑难(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三个方面证明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于老师的资质,作者认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明确了择师的标准。接着就从三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次用人们对自己与对孩子的要求不同来对比,指出“士大夫之族”行为的自相矛盾;最后用“士大夫
2.运用对比、连珠,形式整齐,气势恢宏
文中“生乎吾前……生乎吾后……”“古之圣人……今之众人……”这样的对比很多,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连珠,又称顶真,即用上一句的结尾字作下一句的开头,首尾相连。如:“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种写作方法可以使论述环环相扣,严密紧凑。
3.丰富的语气表达
丰富的语气表达,可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本文在这方面是相当成功的。如用“嗟乎”“呜呼”这样的语气词加强感叹,用“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这样的摹状语句有声有色地描绘“士大夫之族”的神态,用“如是而已”这样的限制语句表示结论的无可置疑。文章的第二段,一连用了三组对比揭示“耻学于师”的不明智,得出的结论是一样的,但语气却各不相同。“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是疑问语气;“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是判断语气;“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是感叹语气。这种错综变化的语句,使议论更生动,说理更深刻。
… … …
关键词:师说PPT课件免费下载,.PPTX格式;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