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猫》PPT优质免费课件,共20页。
猫,是一种温顺、活泼乖巧,被许多人所喜爱的动物。可是,著名作家、学者郑振铎却见不得猫,甚至再也养不得猫。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猫》,去寻找谜底吧。
学习目标
了解作者及家人三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理清文章线索,把握文章结构
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理解故事中所包含的道理
培养关爱动物、珍视生命的情感
明背景
《猫》是郑振铎早期文学作品。受五四运动前后从西方国家传入的科学、民主、平等等思想的影响,郑振铎树立了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伤害无辜,不欺凌弱小的人生态度。本文正是作者这一人生态度的真实反映。
理清线索,把握思路
1.行文线索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文章是以养猫为线索,串写了三次养猫亡失的事情,贯穿全文,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2.行文思路是怎么样的?
赏析句子,品析段落
1. 文中是怎样描写三只猫的?找出相应的语句分析。
第一只小猫:
(1)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小猫比作“带着泥土的白雪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猫讨人喜欢的样子。“滚来滚去”与“白雪球”相照应,表现出小猫的活泼可爱和“我们” 对它的喜爱。
(2)三妹常常地,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小猫的动作、情态,表现了它玩耍时可爱的样子,体现了“我们”对它的喜爱之情。
(3)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直接抒发愉悦之情,对小猫的喜爱溢于言表。
第二只小猫
(1)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儿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跑”“爬”“扑”“捉”“跃”的动作描写,描绘出了小猫的活泼可爱。字里行间透露出“我们”对小猫的喜爱之情。
(2)饭后的娱乐,是看它在爬树,隐身在阳光隐约里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捕捉什么似的。把它捉了下来,又极快地爬上去了。
大家都非常喜欢这只小猫,这只小猫也给大家带来了欢乐。
(3)有一次,居然捉到一只很肥大的鼠,自此,夜间便不再听见讨厌的吱吱的声了。
表达出“我”对小猫捉到老鼠后的惊喜之情,说明“我”对小猫的喜爱更深了一层。
2.课文开头的第一句话“我家养了好几次的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1)内容上:这是全文的中心句,点明了“我”家养猫的结局,为末尾“我家永不养猫”埋下伏笔,为全文定下基调;
(2)结构上:总领全文,抛出线索。
3.第一只猫死后,“我”安慰三妹:“不要紧……来给你。”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试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第一句:表达了作者虽然难过,但还不至于太伤心的情感。结构上为后文养猫作铺垫。
第二句:表达了作者对猫的亡失的失落,对夺人所爱的人的恼恨之情。结构上总结前文,为后文被动收养流浪猫作铺垫。
第三句:表达了作者对第三只猫的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永不”显示了作者态度的决绝。结构上照应开头,总结全文。
归纳主旨,领悟内涵
1. 为什么“我”对第三只猫的死亡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凭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屋檐上。“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弥补的。
2.找出文中表现“我”对第三只猫的感情态度的句子,并说说这些句子饱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表现了作者对亡失了第三只小猫的愧疚、难过之情。“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痛苦、深深的自责和遗憾之情。
3.作者通过回忆三次养猫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人生道理?
这篇课文通过回忆三次养猫的经历,告诉我们要平等地对待生命。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有与其他的小生命共同相处的时候,我们只有平等地对待他们,尊重他们,才能感受到生命之美,才能避免看到生命之悲。
4.全文主旨
本文主要写了“我”家先后养的三只猫的故事,表现了“我”因冤枉棒打第三只猫的伤心与自责,同时告诉人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决不可主观臆断。此外,作者身上还表现出一个知识分子严于律己、勇于剖析自己的可贵精神。
… … …
关键词:猫PPT课件免费下载,.PPTX格式;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