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苦与最乐》PPT免费教学课件

《最苦与最乐》PPT免费教学课件-第一PPT
《最苦与最乐》PPT免费教学课件
此内容为免费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金币0
限时特惠
金币19.9
素材版本PowerPoint2007及以上版本(.pptx)
下载类型免费下载
文件大小2078 KB
显示比例宽屏16:9
附件类型.rar
免费资源
已售 174

图片[1]-《最苦与最乐》PPT免费教学课件-第一PPT图片[2]-《最苦与最乐》PPT免费教学课件-第一PPT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最苦与最乐》PPT免费教学课件,共43页。

学习目标

1.掌握有关议论文的知识,理解文章的内容,明确作者的观点。(重点)

2.学习本文流畅而凝练的语言,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难点)

3.感悟作者伟大的智慧及苦乐观,培养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素养)

作者介绍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思想家、学者。广东新会人。1898年入京,参与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失败后流亡日本。早年所作政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晚年在清华学校讲学。著作大多收入《饮冰室合集》。

文体知识

议论文  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议论文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

精读细研

一、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1.作者是怎样得出答案的?

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不算最苦。

2.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最苦呢?

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二、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1.作者是怎样引用名言来论述的?

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引用古语、俗语,形象生动地论证了尽责任之后轻松愉快的心情和快乐自由的境界,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2.作者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因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

3.作者引用这些名言佳句有什么作用?

证明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是真乐,从而得出了“人生当勇于承担负责”的结论。

三、人生当负责任,而不能推卸责任

1.“卸却责任”和“解除责任”有什么不同?

“卸却责任”指未尽责任,丢开不管;“解除责任”指尽了责任,再无负担。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2.苦乐与责任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作者认为: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得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卸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乐,苦乐循环,人间趣味。

结论:要在尽责中寻找快乐。

概括主题

本文从最苦和最乐两方面来谈人生的责任,告诫我们: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庭、社会、国家及自己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学后感悟

有些人以欲望得到满足为人生快事,有些人则以清心寡欲为快乐。把欲望作为快乐的前提的人,就会穷奢极欲、挖空心思、不择手段地去满足自己的欲望。这种人实际上活得太累了。因为人的欲望是没有满足的时候的,欲望越大,活得越累。

写作特色

论证严谨,思路清晰。

文章开篇用了一串排比、设问句,首先提出了关于人生最大的痛苦的许多答案,并且一一加以否定,指出人生最苦的是背负着未来的责任。然后进一步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最后得出结论,论述人生应当勇于负责任,而不应当逃避责任。

语言凝重轻灵,流畅简洁。

本文所谈论的话题是关于人生观的问题,谈论起来自然多一分审慎,多一分深思熟虑,于是就形成了本文的凝重风格。文章的轻灵表现为各种不同的句式、各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各种不同的论证方法的灵活运用。就句式而言,有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和否定句。就表达方式而言,有议论、记叙、抒情。

… … …

关键词:最苦与最乐PPT课件免费下载,.PPTX格式;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5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