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PPT教学课件(第2课时)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PPT教学课件(第2课时)-第一PPT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PPT教学课件(第2课时)
此内容为免费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金币0
限时特惠
金币19.9
素材版本PowerPoint2007及以上版本(.pptx)
下载类型免费下载
文件大小610 KB
显示比例宽屏16:9
附件类型.rar
免费资源
已售 90

图片[1]-《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PPT教学课件(第2课时)-第一PPT图片[2]-《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PPT教学课件(第2课时)-第一PPT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PPT教学课件(第2课时),共26页。

上节课我们感知了文章内容,弄清了文章的脉络,初步认识了鲁迅杂文的特点。这节课我们详细解读一下这篇文章的内涵。

合作探究

1.“中国的脊梁”指的是什么人?

(1)指埋头苦干的人……;

(2)这是比喻的说法。

他们使中国挺立起来, 他们这些没有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是中国的主流,是中国的希望。

2.“埋头苦干的人” “拼命硬干的人” “为民请命的人” “舍身求法的人”各指什么样的人?

埋头苦干的人

指那些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而执着于某一项事业,不畏艰险、奋斗不息的人。

拼命硬干的人

指那些揭竿而起、斩木为兵的农民领袖和精忠报国、壮怀激烈的民族英雄。

为民请命的人

指为老百姓请求保全性命或解除疾苦的人。

舍身求法的人

指追求某一种规范(诸如公平、正义等),不惜牺牲性命的人。

3.文中作者指出应如何评价中国人 ?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4.如何理解文中的“脂粉” “筋骨和脊梁”“状元宰相”“地底下”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脂粉指美化、伪装; 

筋骨和脊梁指精神、品质、人格、操守等; 

状元宰相指当时国民党反动政客及御用文人; 

地底下指当时还处于地下斗争状态的革命力量。 

5.你还能举出一些具体事例来证明作者的观点吗?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于9月20日和22日连续发表宣言,提出“组织群众的反帝运动,发动群众斗争,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的战斗口号。

在党的号召和领导下,全国掀起声势浩大的抗日运动,坚决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1931年9月至12月,曾发生三次规模很大的学生请愿运动。

6.鲁迅提出的“要自己去看”,有何深意?这对我们今天观察社会有何价值?

中国历代统治者为了“愚民”,惯用“以假盖真”伎俩:正史——为帝王将相作家谱,掩盖“中国脊梁”的光辉;现代统治者——“摧残 ”“抹杀”战斗着的革命者。

在各种思潮泛滥的今天,我们特别需要那种鲁迅式的特立独行的心力、智慧和洞察力,从而拨开迷雾,把握真实。 

课堂小结

概括主题

本文按揭示对方谬误、直接反驳、间接反驳、作出结论的顺序逐层推进。通过驳论证批驳了对方的论点,通过正面立论间接反驳了对方论点,批驳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错误论调,鼓舞了民族的自信心。

这篇驳论文明确指出中国人的绝大部分没有失去自信力,它极大的鼓舞了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表现了作者的一颗爱国赤子之心。

写作特色

驳立结合,论证严密。

对方的论据也是事实,错误在于这些论据只是一部分事实,不是全部事实,不能一概而论。悲观论者从部分事实中概括出一个普遍性结论,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作者从驳论入手,又驳又立,紧密结合。课文先直接反驳对方错误论点,是驳论。紧接着再间接反驳错误论点,从正面立论,从而使对方论点不攻自破。

语言凝练,尖锐犀利。

这篇文章的语言尖锐犀利,富于战斗性,带有嘲讽意味。例如,在文章开头,“总自夸着‘地大物博’”“只希望着国联……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充满了嘲讽意味。“总”表现出一副自我炫耀、夜郎自大的样子,“只”表现出一副仰人鼻息、抓救命稻草的形象,“一味”表现出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顽固不化的样子。这些尖锐辛辣的语言,栩栩如生地画出了悲观论者的脸谱,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巧用修辞,形象贴切。

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排比、反问、仿词等修辞手法,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尤其是仿词,仿照“自信力”,造出“他信力”“自欺力”等词语,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仅仅改动一个字,就将反动当局仰人鼻息、自欺欺人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 … …

关键词: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PPT课件免费下载,.PPTX格式;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5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