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我爱这土地》PPT免费优秀课件,共21页。
学习目标
了解诗人及诗歌的写作背景,熟读并背诵这首诗歌。(重点)
把握诗歌中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难点)
体会诗歌蕴含的深沉而真挚的爱国之情。(重点)
作者名片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浙江金华人,诗人。1933年第一次以“艾青”为笔名发表的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他的成名作。著有诗集《大堰河》《北方》《向太阳》等。
艾青早年被寄养在农民家庭,后来去国外留学,20世纪30年代作为一个“摆脱枷锁的歌手”而写诗,受到民族苦难命运的感召而成为“时代的号手”,之后又跌落到历史的深谷,其人生和创作都经历了多个不同阶段。他在诗中将个体生命与时代、民族、社会相联系,使诗歌与所处现实发生了紧密而有效的关联。
作者名片
第一个高峰期:抗战时期,他的诗作主要抒发热爱祖国的深挚感情,倾诉民族的苦难,表达对光明的向往。
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太阳”,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土地的歌者”“‘太阳与火把’的歌手”。
第二个高峰期:1978年以后,沉寂二十年,诗人“归来”,诗风发生变化——诗句整齐,诗情深沉,诗意警策
了解背景
1937年7月7日,晚八点,(日本向卢沟桥发动进攻),日本全面侵华,全国上下一片黑暗,人民处于深重的灾难之中。《我爱这土地》是诗人艾青创作于1938年11月的名篇。当时正是抗日战争爆发的第二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抗日意志。祖国山河沦陷,生灵涂炭,在这民族存亡的危难时刻,中华儿女纷纷投身到抗日的洪流之中。
诗人艾青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创作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我爱这土地》,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愤恨。
整体感知
1.再读诗歌,说说诗歌有几节,试着概括每小节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鸟儿对土地歌唱,死后魂归大地。
第二节: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
2.诗人为何不用“嘹亮”之类的词,而用“嘶哑”这个词来形容鸟儿的歌喉?
用“嘶哑”来修饰喉咙,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这只鸟所经受的苦难以及它不屈的精神,说明它的歌声是用生命唱出来的。诗人用鸟的不屈与抗争表达了对祖国真挚的爱。
3.“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鸟儿歌唱了哪些事物?它们各象征什么?
土地、河流、风、黎明。
4.诗中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这只鸟是一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歌唱的爱国者形象。诗人通过这一形象自比,寄寓了自己愿为祖国献出一切的赤子之心。
5.哪两句诗直接抒发了“我”对“这土地”的热爱之情?
运用设问,直抒胸臆,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对祖国的眷恋和热爱,揭示了全诗的主旨。
主旨归纳
在这首抒情诗中,诗人以象征手法,通过鸟的歌唱,表达了诗人对处于苦难之中的祖国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热爱,以及决心为祖国献出生命的强烈愿望。
… … …
关键词:我爱这土地PPT课件免费下载,.PPTX格式;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