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社戏》PPT免费课件下载,共39页。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掌握课文中重点字词,理解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叙事曲折有致的写法;理解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3.体会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之情以及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作家作品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1-3)写“我”随母亲回平桥村省亲,交代看社戏的时间、地点、机缘和人物。
第二部分(4-30)写去看社戏的全过程。
第三部分(31-40)写看戏后的余波和“我”对社戏的怀念。
本文人物描写生动形象,试细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结合文中对该人物的语言、行动等的描写,分析该人物的性格品质。
(1)我最喜欢文中的双喜。他热情友爱,胆大心细,聪明伶俐;他能干机灵,像个小领袖,敢于负责,又心细如发,善解人意。
(2)我喜欢阿发。因为他纯朴无私,比如他以“我们的大得多”为由,建议大家去偷他家的豆。
(3)我喜欢桂生。他很勤快,比如他帮“我”买豆浆;他很机灵,比如偷吃罗汉豆的“鬼”主意就是他想出来的。
鉴赏写作手法
1.人物形象生动传神。
课文成功地刻画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2.景物描写细腻逼真。
景物描写是这篇文章具有永久魅力的原因之一,作者采用写意的笔法,从色彩、气味和声响等角度描绘了月夜行船、船头看戏、午夜归航等几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画面,情景交融,充满了水乡特色。
3.叙事详略得当。
作者浓墨重彩地铺写看社戏的经过,而对得以看戏的机缘、看戏后的余波,作者则简略带过,用笔非常高明,极为有效地突出了文章的重点。
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童年时“我”和伙伴们在农村看社戏的事件,抒发了“我”对美好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从而表达了“我”对热忱、友好、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向往。
… … …
关键词:社戏PPT课件免费下载,.PPT格式;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