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壶口瀑布》PPT课件(第2课时),共33页。
合作探究
作者为什么在写第二次去壶口瀑布前,还要写第一次观看壶口瀑布的感受?
第一次是远观,写壶口瀑布给人惊心动魄的感觉,为后文具体描写第二次观看壶口瀑布波澜壮阔的气势起到铺垫和渲染的作用。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作者写了壶口瀑布的水之后,为什么又写“脚下的石”?
1.壶口瀑布是水和石共同造就的;
2.从观景的角度看,定点观景,最后把视线收归脚下,非常自然;
3.作者所感慨的奇景正是产生于石头对水的束缚;
4.写被河水侵蚀的石头,能够展现河水的真正力量。
作者一边记述所见景象,一边表达自己的感受。试找出作者表达感受的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1.观景时的直接体验。
“可怕的警觉”“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2.由景物引发的感想。
“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情感。”
3.基于景物进行的带有较多理性色彩的思考。
最后一段。两层思考:一是黄河个性柔中带刚,蕴藏无尽的力量;二是黄河的个性在磨难中铸就。
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本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涛声比作雷声,把汹涌澎湃的河水比作沸水,突出壶口瀑布惊心动魄、气势磅礴的特点。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多种修辞手法和一系列动词,写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力量,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使人震撼。突出壶口瀑布波涛汹涌,威武雄壮,大浪裹小浪,翻江倒海,飞流直下的特点,表现了黄河奔腾激越的气势。
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柔而无形的水比作“一卷飞毯”“一卷钢板”,传神地体现了河水的“凝重”“猛烈”,突出了水势变化之大,将黄河博大的胸怀、壮阔的气势非常生动地表现出来。
概括主题
作者叙写了自己两次观看壶口瀑布的所见所感,生动细致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磅礴、壮丽的气势,赞扬了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的精神。作者赞美黄河精神,正是赞美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
写作特色
多种修辞并用,写景细腻。
全文写景细腻,主要借助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抓住特征写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及伟力,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如“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这句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力量,将枯水季仍然气势磅礴、汹涌无比的瀑布的特点展现了出来,令人仿佛身临其境,回味无穷。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写景不是孤立的写景,而是在写景中抒情言志。一是将赞美之情巧妙地融合在具体的景物描写之中,课文在描写壶口瀑布时,寄寓了惊叹之情。二是在写景时加以联想,由小小的壶口瀑布透视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再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坚韧刚强的民族精神。
… … …
关键词:壶口瀑布PPT课件免费下载,.PPTX格式;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