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山坡羊·潼关怀古》PPT精品教学课件,共20页。
作者介绍
张养浩(1270-1329) ,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元代文学家。所作散曲以豪放著称。
张养浩是元代重要的政治、文化人物,其个人品行、政事文章皆为当代及后世称扬,是元代名臣之一。与清河元明善、汶上曹元用并称为“三俊”。代表作品有《三事忠告》,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文体知识
元 曲
盛行于元代。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元杂剧,一种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和说白,便于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套曲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
背景资料
潼关位于东西两京(洛阳、西安)之间,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常常触动行经者的怀古之情。
张养浩为官清廉,爱民如子。文宗天历二年(1329年),因关中旱灾,他被任命为陕西行台中丞以赈灾民。这首元曲就是他赴陕西救灾途经潼关时所作。
整体感知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精读细研
1.反复朗读课文,说说这首散曲根据内容可以分为几层,每一层写的是什么。
第一层:潼关地势险要,是兵家必争之地。
第二层:由地势险要转入怀古情思。
第三层:表达对百姓疾苦的无比愤慨和深切同情。
2.从用词和修辞的角度赏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一句。
“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
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
3.“望西都,意踌躇”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作者远望长安,往日辉煌的西都,如今却是一片荒凉,顿生悲哀伤感之情。
4.怎样理解“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写出了朝代由盛到衰的变化,其间必有无数悲戚的历史,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跃然纸上。
5.如何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
“兴,百姓苦”的原因是王朝之“兴”必大兴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苦。像秦王朝兴起时,筑长城,开驰道,造宫室,劳役繁重,百姓受尽了苦。“亡,百姓苦”的意思是王朝灭亡之际战乱频发,民不聊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深刻而警策,揭示了一个历史规律:不论朝代“兴”“亡”,受苦的都是百姓。
6.这首散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这首散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对统治阶级残暴贪欲的痛恨和对劳动人民所受苦难的同情。
概括主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散曲借凭吊潼关古迹来抒怀,写出了作者的悲愤伤感之情,揭示出人民悲惨命运的根源所在,表达了作者关心百姓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写作特色
情景交融,情由景生。
全曲先写山、河、关、路,再回顾历史,最后才点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主题,将苍茫的景色、深沉的情感和精辟的议论完美结合,情景交融。
吊古伤今,层层深入,揭示主题。
在叙议中,先写潼关地势险要,引出历代战祸,并通过“望”和“伤心”引入自己的感慨:战祸之深,灾难之大,令万间宫殿“都做了土”。最后以警句的形式一针见血地揭示了历代王朝无论兴亡,最终受苦遭难的都是老百姓的残酷现实。鞭辟入里,精警异常,闪烁着夺目的思想光辉。
… … …
关键词:山坡羊潼关怀古PPT课件免费下载,.PPTX格式;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