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十五从军征》PPT优质教学课件,共18页。
文学常识
乐府:汉武帝时,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订乐谱的机构,叫“乐府”。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诗多收录在宋人郭茂倩汇编的《乐府诗集》中。《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南北双璧”。
最大的特点:叙事性强,语言朴素自然。
背景资料
汉朝时,北部边界时常受到匈奴的威胁,战乱频繁。统治阶级大量征兵,兵役沉重,有些人的一生几乎都葬送在服兵役的痛苦中,这首诗就写了一个老兵回家后见不到亲人的痛苦经历。
整体感知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反复朗读诗歌,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大意。
十五岁就应征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半路上遇到一个故乡的村民,问:“我家里面还有什么人?”“且看远处,那是您的家,坟墓相连,松柏混杂。”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进出,野鸡在梁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菜环绕着井台。捋些野谷舂米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应该与谁一起分享。走出大门向东张望,泪水洒落在衣服上。
精读细研
1.这句诗中的“十五”“八十”写出了什么?
运用夸张的手法,说明主人公从军时间之长,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的不合理。
2.主人公年迈力衰归来,看到自己的家变成了什么样子?
远望:松柏冢累累
近看
狗窦——兔入
梁上——雉飞
中庭——旅谷
井上——旅葵
3.在这样的一个家中,从军归来的老人是怎么生活的呢?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他的苦,不仅是生活上的艰苦,更是失去亲人、无依无靠的内心的痛苦。
4.面对这一切,老人的心情如何?
动作描写,进一步抒发了老兵心中的悲哀。这一细节,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揭示了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
合作探究
1.再读诗歌,思考这首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谋篇结构巧妙自然,请简要分析。
2.本诗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揭露了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的社会现状及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奴役和迫害。
概括主题
《十五从军征》这首诗主要表现了久经征战的老兵还家后的凄凉处境和悲苦心情,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也体现了人民对战争的厌恶和憎恨之情。
写作特色
以叙述抒发所见所感。
这首诗以第一人称叙述,着力渲染了老兵的不幸遭遇和内心无法忍受的悲痛。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以问话的形式点明老兵已是家在亲人亡。
用环境刻画人物形象。
诗中写老兵回家后的境况:“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这段环境描写将老兵家中的悲凉凄惨表现得淋漓尽致。
… … …
关键词:十五从军征PPT课件免费下载,.PPTX格式;
暂无评论内容